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潜力巨大!布局“特殊机会投资”正当时!

特殊资产,是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逆周期性、资产多样性、非标准性、高折价性、长周期性等特征。特殊资产处置,属于典型的逆周期调节行业。

 

特殊资产核心理念,即“每次危机都会令各类资产价格全面下跌,其中不乏被错杀的优质资产。当危机结束,这些被错杀的资产均会慢慢恢复应有的价格。”这是获取稳健回报的基本逻辑 !

 

当下,随着经济周期的轮转,尤其是疫情的影响,银行不良贷款、违约股权质押等风险暴露特殊资产正加速释放,供给端资源充足、种类丰富,为中长线投资者提供了对冲投资组合风险、增强现金流稳定性的标的选择。

 

关于“特殊机会投资”

 

有关特殊机会投资,国内外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定义。特殊机会投资中的“特殊”主要表现在投资标的上。

 

在国外,“特殊资产”一般指“经济到了特殊周期、宏观环境到了特殊阶段、某些标的遇到了特殊事件,导致标的物处于特殊困境的、受压的状态”,主要包括:违约债券、不良债权、危机企业、遭抛售的实物资产等。

 

对于特殊资产处置,当前国际主流操作模式为托管集中治理模式,即剥离“好资产、坏资产”,设立专门的第三方机构解决坏资产,收回资金变现资产。

 

这些第三方包括政府成立的资产处置主导机构,如美国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和重组信托公司(RTC)、日本的整理回收机构(RCC)、韩国的资产管理公司(KAMCO)等,还包括一些民间另类投资机构,如黑石集团、阿波罗、橡树资本等。

 

在中国,特殊机会投资为人们所熟悉始于1999年国家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应政策性剥离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大家把银行的不良资产和特殊机会投资划了等号。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金融、投资市场的发展,一方面不良资产本身的外延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除了传统的不良资产,其他形式的特殊机会投资也不断涌现,目前中国市场上特殊机会投资涉及的资产类型主要如下:


640.png

 

随着2020年第五家全国性AMC中国银河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银河资产)获批开业,以及同年首家外资控股的AMC——橡树资本全资子公司Oaktree(北京)投资管理公司获批在北京注册。

 

至此,中国不良资产处置已形成“5+2+银行系 AIC+外资系+N”的多元化格局。

 

“5”代表5家全国性AMC,包括中国华融、中国长城、中国东方、中国信达、银河资产。“2”是指根据银监会规定,每省最多可设置2家地方性AMC(截至今年3月,中国共有地方性 AMC 59 家)。“AIC”是指国有五大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历史证明:经济下行均伴随着特殊投资行业的大发展

 

在经济下行周期,市场中资产供给量大、议价空间充足,常被视为资产收购黄金期。与此相反,经济上行时,资产估值水涨船高,是资产处置的良好时期,能够顺利实现较好的收益回报。

 

基于不良资产的特殊机会投资,借助于“逆周期收储、顺周期处置”,可以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天然优势,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往往伴随着特殊投资收购机会的迸发。

 

世界历次金融危机后,也均伴随着特殊投资行业的快速发展。

 

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例:2007年至2010年间,美国破产银行数量从3家增至157家,不良贷款率从3%升至5.46%,不良贷款账面总值4100亿美元。企业债券违约率也从2008年的1%升至2010年的10.74%,票面总额达1239亿美元。

 

在此期间,尽管美国政府已授予7000亿美元用于购买和担保问题资产的额度,民间特殊投资行业依然得到蓬勃发展。仅2008年一年,特殊投资基金的募集规模就超过了520亿美元。

 

我国特殊投资机遇显现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全面转型升级阶段,加上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变化影响,企业经营面临调整、信用违约概率上升。

 

除了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以外,非银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规模上升趋势更加明显。

 

2021年,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之下,我国宏观经济金融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不良资产整体规模较2020年有较大幅度增加。

 

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不良资产投资风口已来临,且正呈现难得的价格机遇期,不良资产市场正呈现量升价跌态势。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不良资产整体规模约为5.88万亿元,较2020年增加6700亿元,同比增长12.86%。


微信图片_20220909155632.png

 

从不良资产分布来源看,2021年,非银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规模达到1.57万亿,同比增长38%,如此大规模增加主要来源于房地产信托;非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规模为1.46万亿,同比增加6.57%;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2.85万亿,同比增加5.39%。

 

从不良资产来源上看,非银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规模占比从2020年的22%提升到27%,而商业银行从52%下降至48%。

 

普华永道在《2022年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改革与发展白皮书》指出,当前的信用风险来源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市场、中小银行金融机构、信托行业、地方融资平台和经营出现困难的非金融企业等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银行业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13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连续2年突破3万亿元。2017年至2021年,5年累计处置不良资产11.9万亿元,超过此前12年处置的总量。

 

此外,在政策方面,2021年初,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批准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并将纳入不良分类的个人消费贷、信用卡透支、个人经营贷纳入转让范围。

 

此次试点不仅拓宽了不良资产转让类别,也放宽了不良资产批量转让门槛要求。有助于银行进一步卸下“包袱”,对提升银行资产质量和稳定金融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意味着以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资产的速度正在加快,这将进一步提升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另一方面,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的多元化有助于挖掘更多的市场力量参与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这对市场正常运转将起到较好的补充作用,便于提高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与此同时,也意味着万亿级市场的个贷不良资产投资与处置机遇即将来临。

关于开银
开银介绍
开银服务
综合服务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联系我们
021-50350966
ky-marketing@kaiyinwm.com
上海市浦东新区/北京市朝阳区
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1.开银资产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090号      京ICP备2021017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