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碳交易市场——助力碳减排的利器?
2021年4月19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报告发布会上呼吁各国作出具体承诺,采取切实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纷纷提出各自的碳减排、碳中和承诺目标:
 
640.png

中国的碳减排——碳达峰和碳中和

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3月5日,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数据显示,中国推动碳减排已经取得切实的成效。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9年下降1%,比2015年下降18.8%,超额完成“十三五”下降18%的目标。

碳减排是未来发展的机遇

在投资者眼中,气候变化是“一门好生意”。一个普遍的共识已经形成,碳减排未来的投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建筑、工业和绿色农业,要抓住历史性机遇,就必须深入这些领域寻找下一个风口。

美国保尔森基金会副主席兼总裁戴青丽说,气候投资正在成为主流,中国将成为气候商业热潮的核心。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余红辉表示,面对新要求,科技创新将起到关键作用。要通过扩大绿色低碳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零碳效用规模化,进而引领区域的绿色转型。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认为,碳中和是一条又长又宽的赛道,很可能像“数字化”一样让中国各个领域焕然一新。面对这样的经济社会革命,作为投资机构需要有长远目光、做长远规划,才能抓住机遇。

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持续提速

自2013年6月起,深圳市、上海市、北京市、广东省、天津市、湖北省、重庆市相继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截至今年3月,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共覆盖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企业,累计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金额约104.7亿元,是全球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深圳市在全国建立了首个碳交易市场。目前,深圳市2020年度碳排放管控单位共计690家,从2013履约年度至2019履约年度,深圳碳市场履约率保持在99%以上。深圳碳市场也成为撬动经济实现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杠杆。据统计,深圳碳市场启动以来绝对减排量超64万吨,管控的制造业企业平均碳强度下降39%。与此同时,其工业增加值增长67.1%,在保持增加值上涨的同时实现了碳排放量和碳强度的双重下降,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趋势初显。未来,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将充分发挥交易平台的资源整合功能,持续优化完善深圳碳市场机制,探索研究基于碳达峰目标的碳市场总量控制机制。

在试点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7年12月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以下简称《建设方案》),以发电行业为切入点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方案》提出,在发电行业(含热电联产)率先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逐步扩大参与碳市场的行业范围,增加交易品种,不断完善碳市场。

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印发《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汇总形成了《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实施方案》明确了纳入配额管理的机组类别、配额分配方法等内容。2021年1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了碳排放配额分配、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温室气体排放核查、碳排放配额清缴等内容。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启动,标志着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首个履约周期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涉及发电行业的2225家重点排放单位。

2021年5月,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指出,近期,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已通过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基本完成配额预分配工作。生态环境部已组织有关单位完成上线交易模拟测试和真实资金测试,正在组织开展上线交易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拟于今年6月底前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愿景下,我国持续探索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陆续展开了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工作,进而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构建。此外,近期生态环境部出台多项政策,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供顶层设计,给市场建设提速。国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从而促进能源领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5月17日,生态环境部编制印发《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以下简称《交易管理》)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以下简称《结算管理》)。三项政策的印发有助于规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保护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各参与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秩序,也为全面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较于《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结算管理》取消了交易时间、涨跌幅限制、风险准备金制度等具体量化指标,将标准的制定下放至登记机构和交易机构。

碳交易市场是助力碳减排的利器

碳市场是指,国家给予碳排放配额,使一些电力、煤炭等高碳行业在配额不够时,必须在市场上购买碳排放的额度。如果企业减碳技术做得好,碳排放的额度用不完,就可以出售额度给需要的企业。因此,碳市场可以通过市场机制,鼓励企业采用上述三种手段进行绿色转型,降低碳排放。碳市场是落实绿色金融的一个重要平台。

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实践,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

根据东方证券提供的数据,在碳排放交易量上,我国目前碳排放总量超过100亿吨/年,以2025年纳入碳交易市场比重30%-40%测算,未来中国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规模将在30亿吨以上,与欧盟总排放量水平相当。

上海作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维护方,目前交易系统已经基本建成,正在做验收准备,交易机构建设也正依托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抓紧推动,确保6月底全国碳市场顺利启动完成。

据权威机构预测,全国碳市场一旦启动,按照配额发放规模计算,我国市场将超过欧盟和美国等区域碳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上海是全国碳排放交易平台的承载地,是国内仅有的7个履约年度均实现100%履约率的试点地区。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碳排放权已成为一类重要的生产元素,碳市场将成为与权益、固定收益、商品、外汇同等重要的要素市场。市场是天然的稳定器,能够起到自然调节的作用,以市场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影响需求,对于减少碳排放来说,可以算是一件利器。



免责声明:本文的信息、数据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投资建议。


关于开银
开银介绍
开银服务
综合服务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联系我们
021-50350966
ky-marketing@kaiyinwm.com
上海市浦东新区/北京市朝阳区
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1.开银资产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090号      京ICP备2021017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