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从全球范围来看,家庭财富经历了一轮较快增长,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近年来财富规模快速集聚,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7月15日,植信投资研究院发布《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20-2021)》,在兼顾研究监管政策大势和具体行业特点的前提下,更多从全市场的中观角度,对整个财富管理行业做了全景式描绘和梳理,并提炼出行业发展的总体特征和市场运行趋势。报告由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教授牵头完成。报告指出,2020年财富管理行业呈现十大运行特征,2021年将显露九大发展趋势。2020年对我国财富管理行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报告分析,2020年行业呈现十大特征:一是疫情下财富管理市场逆势增长。全球为应对疫情危机,采取了一系列量化宽松和财政刺激政策,为资产价格提供了有力支撑,从而导致高净值人群2020年财富规模不降反升。二是监管改革稳步推进。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推动股票市场快速扩容,为财富的权益类配置增添了更多选择。创新型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其中较有代表性要数公募REITs和MOM。三是行业积极支持实体经济。财富管理助力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财富管理行业作为金融市场资金的重要中转站,承担了资金要素配置的重要责任。截至2020年底,公募科创主题基金以及后续推出的科创板ETF合计总规模接近650亿元,成为科创板成立初期重要的机构支持力量。四是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基金互认等举措推动资产全球配置。五是房地产市场调控为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实物房产投资受限以及稳房价政策导向让过去粗犷型地产投资变得不再可能,高净值人群因此在为资金寻找新的出路。六是基金规模快速增长推动行业格局重构。2020年公私募基金规模已超出银行理财约11万亿元。七是金融科技促进行业创新发展。2020年,量化迎来发展大年,量化产品受到投资者认可。八是金融服务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型。各类机构都在积极探索私人银行高端模式,私人银行业务正在快速发展。A股上市的14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中,7家的私行客户数量和资产规模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九是高端客户需求个性化推动服务多元化。投资收益已不再是超高净值阶层财富管理的唯一目的,财富保全和传承,以及个性化增值服务才是期待重点。超高和高净值阶层对顾问服务的需求较高。十是多元因素共同推动风险偏好提升。25~30岁高净值年轻人已具备较高的风险偏好。高净值人群风险偏好提升恰好成为推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动力。2021年是资管新规出台三周年,也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连平教授指出,2021年财富管理市场将呈现九大发展趋势。一是市场规模很可能出现以稳为主、稳中有进的格局,各财富管理子行业的发展将保持相对平衡。在资管新规的推动下,近年来各财富管理子行业在业务模式和产品类型上“殊途同归”的趋势也将进一步加深,如银行理财、券商资管、保险资管等产品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类公募化倾向。二是行业整体加快向“买方投顾”角色转变,不断增强投研能力和基础服务能力。从财富管理行业之间、行业内部的竞争趋势看,随着客户群体高度重叠、投资者需求日趋多元化、金融产品类型走向同质化、销售渠道交叉混同等市场特征不断强化,预计2021年会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将财富管理战略摆在突出位置,围绕服务好超高净值客户、高净值客户、准高净值客户、大众富裕阶层等转型升级,从过去的“卖方销售”角色向“买方投顾”角色加快转变,不断增强投研能力和基础服务能力。三是跨境、跨市场资产配置需求走强,更多机构会整合内外资源,提供覆盖全市场、全球资产的配置方案。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投资过度集中于任何单一市场,其潜在风险也将难以预测和控制。从投资者的需求变化来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已从单纯的资产保值增值需求,升级为关注财富规划、税务规划、家族传承、海外教育和投资等多元化需求。预计2021年将有更多的财富管理机构整合内外资源,为客户提供覆盖全市场、全球资产的配置方案。四是大中型机构举集团之力做强财富管理平台,提供个性化、一站式的财富管理服务。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强化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对于财富管理机构而言,加强对包括母公司、子公司等在内的全面监管,有助于健全风险隔离,防控潜在金融风险,对于长期行稳致远是非常必要的。面对市场的新机遇、新挑战,不少财富管理机构也将积极探索,如何在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的同时,整合协同母公司和整个集团的多牌照、跨业务、跨市场、跨币种等资源优势,共同为客户,尤其是高净值客户提供个性化、一站式的财富管理服务,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五是不同行业机构“外部抱团”扬长补短,2021年将有更多机构探索形式多样的战略合作。在财富管理市场上,不同行业和机构各有优势和短板。2021年是资管新规的最后过渡期,各类财富管理机构都必须加快转型,同时又都面临服务好客户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不同机构之间存在加强合作的共同需要。2021年,预计将有更多的财富管理机构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探索形式多样的战略合作。六是“固收+”、再平衡等策略大行其道,“再平衡”成为2021年重要的配置策略之一。2021年,各大类资产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有可能进一步加大,预计“固收+”将继续成为投资者在低利率环境下增厚固收投资收益的重要来源。财富管理机构可根据市场热点变化,灵活运用“固收+”策略,推出多种组合。2021年财富管理机构应对跨市场机遇和风险不确定性的另一个有效策略是“再平衡”。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财富管理机构和投资者从心理上都要适当调整收益预期,在坚持跨市场战略资产配置的前提下,根据长期目标对投资组合进行再平衡,当大类资产比例偏离目标配置一定程度后,通过交易买卖将资产配置恢复到目标比例,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除FOF外,2021年首批公募MOM基金已正式进入市场,FOF、MOM及与之结构类似的银行理财产品、信托等也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七是碳中和、绿色及ESG主题乘“热”而上,更多ESG主体产品将陆续推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等具体目标。央行也表示将积极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创设。截至2021年4月末,市场已出现或正在酝酿不少碳中和主题的信托、公募基金、银行理财等金融产品。此外,2021年与碳排放相关的绿色、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主题将继续受到监管和投资者青睐。八是公募REITs产品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支持国家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工具。为加快推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继2020年证监会、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通知和业务指引之后,2021年1月,沪深两市交易所、证券业协会进一步公布了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业务的配套规则,为产品正式上市交易做好了制度准备。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两地交易所已储备并发行了多单由券商、基金等机构参与发行的公募基础设施REITs项目。预计2021年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业务进入正式试点后将迎来快速发展的一年,在支持国家和地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将为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方向。九是第三支柱养老产品迈入规范发展时代,规范秩序和创新试点并举推动产业稳步前行。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中央制定了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公布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重申,“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2021年以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多次强调,要支持养老金制度转型,把大量个人资金供给转化为长期的、有养老属性的、有相对安全保障和一定收益的第三支柱养老产品,如2021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尽快落地。在区域层面,2021年4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也联合发文支持在海南自贸港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金融。但从近年来的实践来看,一些金融机构发行的养老金融产品仅有“养老”之名,其底层资产、产品结构等与其他理财产品相比区分度不大,养老特色不鲜明、养老功能不突出。2021年银保监会在推进养老金融改革发展方面将双管齐下:一方面,规范市场秩序,清理打着“养老”噱头、名不符实的短期金融产品;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养老金融试点,大力发展真正具备长期养老功能的养老金融产品,包括养老理财产品、专属养老保险产品、商业养老计划等,供不同风险偏好的消费者选择。预计2021年我国养老主题金融产品将在规范有序的前提下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针对快速发展的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连平指出,按照当前行业的快速增长趋势判断,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到2030年累计资产规模将超过30万亿,有望成为与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等传统财富管理机构比肩的新生力量。本文作者:连平,系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免责声明:本文的信息、数据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