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如何打破“云孤岛”?
数字经济时代,作为塑造企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数据的价值正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与传统生产要素相比,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可复制性、更易共享、且可无限增长和供给,使突破有限自然资源供给对经济增长制约成为可能,对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开辟发展新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如今,许多企业都将数据作为战略资源与核心资产,并致力于将数据贯穿于研发、设计、生产、运营、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经营管理由经验依赖向数据驱动转变,进而实现智慧型企业、认知型企业的转型。

实际上,在信息化、数字化浪潮席卷之下,企业并不缺少数据,而是缺少完善数据治理、激活数据价值的工具、能力与方法。以制造企业为例,经历了多年来的信息化建设,制造企业普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而且随着工业智能时代的到来,制造企业纷纷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所产生的数据也正呈指数级增长。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一家数字化互联工厂每天就会产生超过1PB的数据。但问题在于,由于数据割裂地存在于各个业务系统及异构的IT基础设施中,且数据的复杂性也越来越高,而制造企业却普遍缺少数据整合、分析与挖掘的工具、能力与方法,这使得制造企业所积累的数据大多处于“沉睡”状态,数据的价值并没有得到真正释放和发挥。

不过,这一局面正在被打破。混合云技术架构的兴起,以及相关技术的逐渐发展成熟,使得企业利用混合云平台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异构数据的整合与统一管理,同时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对复杂数据的深入挖掘与洞察,进而激活和释放数据价值,已成为可能。

混合云平台打破数据壁垒

在传统“竖烟囱”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下,企业所面临的数据烟囱林立以及信息孤岛问题也随之越来越突出。而且,随着数据量越来越大,企业的数据存储与管理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于是,企业纷纷开启上云之旅,以打破数据烟囱与信息孤岛,促进数据的高效流动与融合应用,同时降低数据管理的成本与复杂性。

然而,对企业而言,只用一朵云就能解决所有的业务问题,满足所有的业务需求,并不现实,也不可能,混合多云才是企业上云的新常态。混合云产业推进联盟发布的《中国混合云用户调查报告(2021年)》就显示,混合云用户的平均用云数量达4.3个;选择多公有云或多私有云的企业达到了86.7%。而混合多云就意味着企业拥有多云环境,如果云与云之间、云与本地数据中心、边缘IT环境之间难以打通,企业就会面临新的“云孤岛”问题,导致数据难以实现横跨公有云、私有云、本地数据中心及边缘IT环境的自然流动。

此外,由于目前企业的各类云服务通常由不同的云服务供应商提供,企业也面临着难以实现多云环境下数据的自由迁移,数据管理的成本与复杂性增加,以及可能被供应商锁定的风险。

混合云管理平台的出现,旨在解决这些云孤岛带来的问题,使企业更加方便地对各种异构IT环境进行整合和管理,实现异构环境下数据的自由流动与迁移,同时简化运维流程,降低数据治理成本,并规避被供应商锁定的风险。

鹏博士云网一体解决方案助力破解企业上云和数据库迁移两大难题

而混合云架构需要通过网络打通企业本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公有云及私有云,同时可能需要联合多家云服务提供商,因此如何实现云网协同成为实现混合云架构的关键。要实现多云间的互通,对网络质量、稳定性、可靠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多云互通方面,云和网的协同需要保证各资源池与企业本地计算环境的互联互通,包括单一本地环境与多个VPC(Virtual Private Cloud,虚拟私有云)的连接和单个VPC 与多个本地环境的连接。在网络性能方面,应能够在带宽、时延、丢包率等性能指标上满足用户多样性的应用要求。在可靠性方面,应能够支持多条网络专线的容灾,当一条网络链路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快速将流量切换至使用冗余链路传输,避免单点故障。

在云网协同方面,鹏博士智慧云既拥有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及网络资源,又与国内众多云服务商(如阿里云等)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具有十分明显的竞争优势。

目前,鹏博士智慧云拥有云专线DCI,以云为核心,同时结合鹏博士集团SDN核心网络资源,通过一点接入、全网贯通,为客户实现云-云、数据中心-云、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互联,同时可帮助企业办公室“一跳上云”。此外,鹏博士智慧云还拥有智能、弹性、敏捷、平台化管理、动态调整带宽等优势,可帮助企业大规模数据库上云。

作为阿里云的战略合作伙伴,同时也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云网一体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鹏博士智慧云将自身定位为云+网+MSP企业上云与数字化转型服务专家,已经为众多行业客户提供上云与数字化转型服务,并积累了十分充足的经验。

对于鹏博士而言,未来,鹏博士智慧云将结合阿里云的产品技术能力,充分发挥企业上云与数字化转型经验,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数据库迁移解决方案。从而助力企业上云,打破“云孤岛”,完成数字化转型。


免责声明:本文的信息、数据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投资建议。

关于开银
开银介绍
开银服务
综合服务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联系我们
021-50350966
ky-marketing@kaiyinwm.com
上海市浦东新区/北京市朝阳区
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1.开银资产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090号      京ICP备2021017026号-1